欢迎光临天博体育官方网站!

注重采写“有温度” 的军事新闻报道

军事新闻 2022-12-25 05:12:0180本站天博体育

  摘 要:新时代的军事新闻工作者,肩负着为强军兴军鼓与呼的重要使命,采写“有温度”的军事新闻报道,是军事新闻工作者回应时代呼声、讲好强军故事的具体体现。采写“有温度”的军事新闻报道,要提升思想高度、增加情感深度、增强语言锐度。

  记录广大官兵践行强军目标前行足迹,采写“有思想、有温度、有品质”的新闻,是军事新闻工作者贯彻“走基层、转作风、改文风”要求的具体体现。军事新闻工作者肩负着为强军兴军鼓与呼的重任,让新闻报道“有温度”、沾满泥土芳香、充满兵味军味,是讲好新时代强军故事的内在要求。

  新闻报道的“温度”体现在以基层为中心的导向,体现在与时代共进步的价值取向,体现在对生动反映广大官兵强军实践和火热军营生活的赤子之情。新闻的温度,不仅指新闻内容、新闻题材本身,而是作品之中那种能够深入人心的精神力量。1951年4月11日,《谁是最可爱的人》在《人民日报》头版发表,引发巨大反响。周恩来总理称赞这篇文章“感动了千百万读者,鼓舞了前方的战士”。这篇新闻经典之作,正是以其炽热的温度,影响温暖了几代人。这种思想温度是新闻的灵魂,也是新闻的魅力所在,是温润人心的关键。

  新闻界前辈郭超人说:记者笔下有人命关天、有是非曲直、有毁誉忠奸。在实现建军百年奋斗目标的征程上,我们正在进行具有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实践,迫切需要壮大主流,凝聚奋进强军的力量。作为精神产品的生产者,军事新闻工作者要善于挖掘新闻背后的深层次事实,通过对当代军人思想品质和精神境界的刻画,增进受众对军人家国情怀的了解,通过有温度的新闻故事,实现新闻报道思想和感情的升华,彰显军事新闻的价值。

  写有温度的新闻,用真情打动人,是这个时代赋予军事新闻工作者的职责和使命。军事新闻工作者要在把握时代脉搏中保持敏锐眼力,坚持问题导向、发扬求真务实作风,认识新事物、研究新情况、解决新问题、把握新规律,不断写出反映官兵呼声、映射时代需求的优秀军事新闻作品。

  涉浅水者得鱼虾,涉深水者得蛟龙。腿上沾泥土、故事里有兵心兵情兵事,新闻作品有温度有力量,是我军新闻工作者的优良传统。新闻界有一句名言叫“脚底板下出新闻”。基层是军事新闻的沃土和源头活水,最壮阔的变革在基层一线呈现,最鲜活的故事发生在基层一线。作为军事新闻工作者,要深入基层、深入一线、深入官兵,按照“四力”要求,跟随广大官兵践行强军目标的脚步,在杀声震天的练兵场上采写出带着时代温度、反映官兵呼声的军事新闻报道,展示新时代军人的使命担当,抒写新时代军人的爱国情怀。

  “语言有温度,字词知冷暖。”新闻传播信息、负载意义。军事新闻工作者只有满怀热情、充满、带着感情,才会心怀真诚、写得真实、说得真切,关心着群众的关切,忧患着群众的忧虑,使军事新闻报道蕴含浓烈的人文关怀,使读者感受到军事新闻的温暖和情感,让军事新闻富有感染力。

  军事新闻工作者的情怀与,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新闻报道的方向和效果。生活有掌声、有笑声、有泪水,新闻有信仰、有情怀、有故事。军事新闻人只有对新闻事业充满,对新闻工作具有强烈的使命感、责任感,才能采写出主题深刻、故事鲜活、呈现方式新颖别致的独家新闻,只有这样的新闻报道,才具有长久的生命力和影响力,成为打动人心的精品力作。

  进入全媒体时代,新闻传播的渠道、路径和呈现的方式方法虽然发生了巨大变革,但对新闻有情感、有温度的要求永不过时。新闻的温度源于新闻工作者对新闻事件的感悟与感动,有怎样的深入体验和真情实感,就有怎样的生动故事和真切表达。广大基层官兵是强军兴军的主体,也是军事新闻的主要服务对象。军事新闻工作者笔下有真情,能让军事新闻作品更生动、更感人,能使报道的着力点更丰富,内容更具人情味。军事新闻工作者对基层和部队官兵的情感因素,不仅是采写新闻时的内在动力,更是与读者拉近距离的有效方法,能触发受众的情感共鸣,实现良好的新闻传播效果。

  加里宁说:“如果你讲人们最关心的问题,即使你讲得很平常,也能引起强烈的反响,因为你拨动了社会上绷得最紧的弦。”有温度,要求军事新闻人在满腔热情投身新闻工作的同时,还要具备“体验思维”“用户思维”,增强为群众服务的热情和态度。受众在哪里,宣传报道的触角就要伸向哪里,宣传思想工作的着力点和落脚点就要放在哪里。在新闻采编时以贴近一线的视角,从新闻题材的确定、素材的获取、报道内容的取舍等方面,以基层官兵的关注点为落脚点, 增强军事新闻报道的感染力、影响力、吸引力。

  全媒体时代,读者的阅读兴趣、阅读习惯发生了深刻变化,军事新闻工作者应积极适应读者的阅读需求,不断探索新闻呈现的方式方法,用有细节的故事、有锐度的思想增加新闻张力。言之有物、言之有理、言之有情,拓宽新闻的表达空间,消除以往报道中“正确的废话”“漂亮的空话”“常说的老话”现象,使军事新闻报道接地气、有温度、有思想。

  语言文字是新闻的载体,再感人的故事,也只有通过生动、准确的语言表达才能进行有效传播。记者张严平在谈到自己的采写经验时说:“在语言的把握上,我从来认为最好的文字是最朴素、最有味道的文字,永远都不要花里胡哨的东西,永远不要卖弄什么。”新闻的真实性原则也要求新闻必须真实、准确、客观地反映现实。军事新闻报道要摒弃华而不实、空喊口号的文字,摒弃内容空洞的应景式报道、程式化叙述,多用精炼、准确的语言直指新闻事实,表达思想观点,让人一看就懂、一听就明,使军事新闻报道“辞达而已矣”。

  新闻报道的贴近性,既取决于所报道的题材和内容,也离不开那些官兵熟悉、生动形象、充满浓郁兵味和军营生活气息的群众性语言。“用官兵的语言讲官兵的事”,将兵言兵语融入到新闻报道中,有助于增添报道的亲和力。在军事新闻名篇《孙铁锤传奇》的通讯中,作者就充分运用了群众语言,既生动刻画出了人物的个性和特点,为作品增添了灵气,也增加了作品的亲和力,让读者爱读爱看。

  恰到好处的细节描写不仅能增强新闻的可读性、可信性,而且能增强新闻张力,更好地表现新闻主题。通讯《县委的榜样—焦裕禄》,其所以引人入胜,就是以生动的细节打动了人心。文中“椅子上被顶出一个大窟窿”这个细节,形象地衬托出了焦裕禄鞠躬尽瘁、死而后已的伟大形象和高尚品格。生动的细节,有时可能是一句话,有时可能是一个动作,有时也可能是一个表情。这些细节不仅能增强新闻的活力,也有助于生动形象地表现新闻主题。

Copyright © 2022 天博综合app下载-天博app下载 版权所有

邮箱:admin@admin.com XML地图

天博体育